期末考试孩子成绩不理想,要不要打一顿?网友:你够胆就是试试|家教

每次一个学期结束(当然,半学期那次也算)就到了“秋后算账”的时节,绝大多数父母在平常无论对孩子的成绩持有何种态度,但是面对最终果然呈现的不好成绩是,总是心理上会生出一丝波澜的——毕竟面对现实而且可能是会影响未来的现实时,内心一点波澜不起是不可能的。
那么孩子的成绩就是不好,到底该怎么面对呢?
如果有人说:“我们从不在意成绩!”那么这篇文章就不需要看了,因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在意”成绩的父母的,对于不在意的人来说,一文不值!

“打一顿”是可以的。问题是你的确认打折一顿能解决问题,而能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你知道孩子的学习问题是因为“欠打”。但是如果你确实认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是“欠打”,那么过去为什么不打,而非要等到最后再打呢?那么这种情况显然只有这几种可能:
1、日常不打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就对孩子的学习问题缺少关注;
2、孩子的成绩本身就是我们自己导致的,例如我们的骄纵、溺爱使得孩子根本不重视学习这件事情;
3、平时都打“疲”了,所以“打”打这件事情已经没有效果了。
除了第三种情况打了也是白打,前两种情况搞不好因为父母的过激还会导致孩子的极端反映——轻则给你来个“老实不相往来”,重则给你来个“寻死觅活”……

所以在打之前,有必要评估一下自己孩子的心理素质——毕竟我们都知道,包括期中考试在内的每次大型考试过后总会有一些新闻报道告诉我们有些孩子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选择极端方式报复父母、学校。
那么面对孩子不好的成绩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具体怎么办需要看我们自身的能力。如果父母有能力辅导、规划孩子的学习这种情况是最好的情况,即父母本身是有这方面能力的,但是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做,或者是没时间,或者是偷懒又或者是没有重视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敝帚自珍”了,还有什么舍不得给孩子的呢?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考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1、诚恳地跟孩子道歉。
告诉孩子,成绩不好不仅仅只是孩子自己的错,也跟我们有很大的关系,让孩子相信我们是共同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埋怨或者指责他们的。
2、告诉孩子我们“王者归来”
让孩子知道我们能够帮助到他们,而且现在的我们非常愿意去帮助他们。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孩子树立信心,除了肯定孩子自身是没问题的,也可以自我吹嘘一下——相信我,有了我的加持你会更加优秀的!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父母的自信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大信心的。
3、分析问题
从试卷、学科入手分析是最容易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哪里学得不够好,哪里学得不扎实,进而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分析日常学习中的不足。这个过程注意一个“度”,不要说着说着又去埋怨孩子了,要注意经常说上一句“这方面也怪我当时没注意,忘了提醒你了。”
我们越是去分担一部分责任,就越是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们的分析。但是也需要注意,不能把责任都揽过来,也要在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上指出孩子问题所在。
4、过程中要引导孩子相信考试是有意义的,成绩是很重要的
我一直都很反对家长跟孩子说“成绩不重要!”,除了个别父母有能力在孩子一无是处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孩子衣食无忧之外,绝大多数父母不过就是个人的一种“姿态秀”而已!这种“秀”对孩子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因为最终孩子是需要面对属于他们的生活的,如果不能“子承父业”,那么靠自己打拼他们总得有所以凭借吧?那是什么呢?好性格?好身体?好视力?好品德?好人缘……问题是谁说成绩好的孩子这些东西都没有呢?

所以自己在外面随便说无所谓,千万不能当着孩子面说,如果孩子真的信了,你后悔都没地方后悔去了——这句话的本来目的是为了缓解孩子们的压力,而不是彻底让孩子一点压力都没有了……
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是给自己学的,是为了现在以及未来的自己更自由、更幸福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和付出。“不劳而获”的道理并不难理解,不是吗?
5、利用好这个寒假
再好的沟通,再好的分析,如果不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改进上都是白费。即便是孩子的思想意识上已经重新认识了学习,但是如果不去做,那么这种认识也会很快就变淡、消退。
所以分析过后趁着“热乎劲儿”赶紧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不要太复杂,不要“大而全”,一定要有针对性,例如某个科目有点过差了,那么重点就放在这个科目上——通过一个点的问题解决能够提高孩子很强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们要平衡好每一科目的轻重缓急,最紧急的最容易见效果的重点提高,需要长期积累的例如语文这种科目就不要上来就搞得太复杂了,因为它更注重长期的积累。反而像一些理科更容易出成绩。一个寒假虽然时间并不长且中间还有一个过年的影响,但是只要成绩不是差的太离谱,那么还是足够可以补补差的,甚至没准还能做不少的预习。
6、给予孩子更多学习上的肯定以及建议并让孩子确认我们说的是对的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其实都是需要“被肯定”的,所以我们要习惯于指出孩子问题是“欲抑先扬”的这种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总是“挑刺”,不是不能挑,而是在挑之前先“烘托”一下气氛,让孩子在一种轻松甚至是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我们的批评。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表扬孩子某些有点然后来一句:“如果你能够在XX方面做到……那就更好了,而且我认为这么做确实会对你带来很大帮助。”这句话完事儿之后一定要跟上一句:“你认为呢?”一定要得到孩子的认同。因为做到这一步,孩子会相信这是他们自己想到的,而不仅仅只是在听我们的要求——最关键的是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引导孩子进行思考的过程,习惯之后他们未来也会通过思考的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的。
所以自己在外面随便说无所谓,千万不能当着孩子面说,如果孩子真的信了,你后悔都没地方后悔去了——这句话的本来目的是为了缓解孩子们的压力,而不是彻底让孩子一点压力都没有了……
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是给自己学的,是为了现在以及未来的自己更自由、更幸福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和付出。“不劳而获”的道理并不难理解,不是吗?
5、利用好这个寒假
再好的沟通,再好的分析,如果不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改进上都是白费。即便是孩子的思想意识上已经重新认识了学习,但是如果不去做,那么这种认识也会很快就变淡、消退。

简单来说就是:搁置争议,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7、鼓励孩子坚持完成我们的“约定”
“计划”在使用的时候叫做“计划”,但是在开始使用的时候,我们却可以称之为“约定”——我们跟孩子的约定,孩子跟未来自己的约定……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活动奖励,但是不建议奖励金钱和手机(电脑)游戏,因为我们还是要引导孩子相信学习时给自己学的,它不是跟我们或者跟老师之间的“买卖关系”;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我们的“认可”其实就已经是最好的奖励了。
当然,每个孩子总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承诺之前需要搞清楚这样的奖励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一旦答应了就尽量完成,实在完不成,那也要注意道歉或者更换奖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