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教育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家教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还记得在一期《少年说》节目中,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付轩昂走上天台,向妈妈大声呼喊:“妈妈,我不想再做家务了!”在儿子看来,自己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不应该在家务上浪费太多时间,而且自己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为什么要做那么多家务?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可是妈妈却严肃地拒绝了孩子的请求,妈妈说:“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经长大了,必须承担。”在妈妈开来,现在做家务会让儿子更有责任感,等他长大以后,也会懂得对家人承担责任。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她的这段话,不仅让儿子懂得了劳动的意义,也引起了众多家长的讨论。

劳动是每个人最原始、最基本的生存技能。父母越舍得用孩子,孩子长大后才能更有担当,才有能力面对生活的一切。

01 你不忍心“用”孩子,孩子怎么能健康成长?

近年来,劳动教育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被纳入教育方针;政府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部门与学校、家庭联手,共同推进劳动实践教育;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将劳动作为主题…… 劳动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状况是不管学校还是家庭,劳动教育都缺失严重。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目前,学校正在尽力补齐这一短板,与此同时,家庭该如何让孩子体验劳动乐趣,感受劳动之美,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不忍心让孩子为杂事分心”

“孩子能上目标校,考到实验班是头等大事,孩子的时间都很宝贵,除了学习还需要高质量的放松休息,做家长的怎么舍得孩子为杂事分心?”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大有人在。

2019年6月3日,有道少儿词典联合中国少儿阅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小学生学习情况大数据报告》显示,全国小学生平均学习时长2.3小时,上海小学生平均学习时间最久,每天达3.1小时,高峰时段至晚上23点。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而且,小学生的课外辅导压力大,人均报名2.8门辅导课,其中60%为主课科目,兴趣班也占到了40%。受访家长表示,“孩子学习压力大,缺乏足够时间去做家务等劳动”。

现在的小学生上学,书包由家长来背,不会拿扫帚扫地,更不会清扫教室;中学生不会洗袜子,也从不清洗碗筷;大学生开学,父母成了扛行李、布置床铺的主力军,自己却玩手机,刷微博,每个周末带着大包没有清洗的内衣裤回家……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技能。家长的包办代替,本是想让孩子有更充裕的时间学习,却无意间剥夺了孩子在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和实践的途径。

“我不忍心让孩子吃苦”

上小学时,我们经常听到一篇故事《懒人吃饼》,这个故事教育父母,不能过度溺爱孩子,如果孩子从小不劳动,好吃懒做,就会毁掉一生的幸福。“中国第一懒”杨锁就是最好的例子。

杨锁生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小村庄,因为是独生子,父母什么活也舍不得让杨锁去做。从小开始,杨锁穿衣服洗脸都需要父母帮忙,吃饭也要父母亲自喂到嘴边,其他动手能力更不用说。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父母去世之后,杨锁没有钱就把家里值钱的物品卖掉,有钱就到附近的餐馆吃饭,最后钱花光了,就向邻居要饭去吃。家里冷了,杨锁把房屋拆掉,拿些木头去烧火取暖。杨锁从不自己做饭,衣服从父母去世后,也再没换过。一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杨锁的表哥担心他照顾不好自己,拿上被子和食物去看他,到了杨锁家才发现,他的身上已经没有热气,身体被冻僵,一个正常人就这样活活的被冻死饿死。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如果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所以导致我什么都不会!”这样的教育让许多父母陷入疑惑之中,父辈们努力打拼,就是想让孩子过好一点的生活,不吃自己吃过的苦,殊不知培养的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你现在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将来孩子却要吃更多的苦。只有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才能够为个人生存获取必备的条件,才能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02 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前几日,一个日本小姑娘打扫牛棚的视频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视频中,一个6岁的小女孩正在牛棚里清扫牛粪,动作熟练的让人心疼。可是小女孩在清理牛棚时,却很开心,也很自豪。孩子的父母认为,让孩子干活是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劳动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精神。通过劳动,孩子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主动做事情;通过劳动,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在劳动中体验收获,感知收获的喜悦,滋养生命的完整成长。

不久前,霍启刚在微博晒出一组照片,他和郭晶晶带着儿子霍中曦到农田中体验插秧,霍启刚配文说:现在的孩子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郭晶晶和霍启刚一直以来都是富豪界的一股清流,他们生活富足,却没有因为家财万贯而放弃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对每个人来说,劳动都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修行。清代大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52岁才得一子,取名宝儿。郑板桥没有因为自己老来得子而对其溺爱,反而管教甚严。郑板桥去世前告诫宝儿:“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劳动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没有比用劳动创造生活更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事。一个依靠自己双手创造生活的人,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值得人们尊重。


03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智慧的家长往往会适时进行必要的劳动教育,系统而又科学的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儿童哲学。

1、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5,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可见,劳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工作能力,更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尤为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家庭劳动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力所能及的事。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才会更愿意付出,才会具备责任感。当孩子3岁时,父母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下面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简单的家务劳动,带给孩子的独立和自信是孩子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2、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人生成长中的重要导师,要为孩子热爱劳动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作出良好的示范。近日,重庆“棒棒”冉光辉,再度在网络走红。冉光辉今年已经50岁,在重庆做搬运工“棒棒”已有10年。10年来,冉光辉辛勤劳作、省吃俭用,靠自己的力气和勤劳的双手,让家里的生活不断改善。靠自己辛勤的劳动打拼的冉光辉在重庆市中心解放碑商圈附近贷款购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这个家,是他用肩膀“扛”出来的。冉光辉夫妻都没什么文化,但他们用自己朴实勤劳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学习之余,冉俊超时常帮父亲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周末学业复习完后,冉俊超会去市场帮父亲扛些自己能拿得动的货,让父亲轻松一点,不用那么辛苦。

教育的归宿在于劳动,生命的真谛在于感恩。当孩子以父母为榜样,懂得劳动背后的艰辛时,才能珍惜生活,才能学会感恩。

3、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尊重。为人父母,要学会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克服困难,养成吃苦耐劳的好品质。演员海清,总是在微博中肯定儿子蛋妞的劳动成果。看到妈妈总是丢手机,蛋妞亲手给妈妈缝制一个包包: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和妈妈一起旅行的十几天里,承包了妈妈所有的袜子和T恤,绝不让妈妈累着: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出门逛街时,蛋妞帮妈妈拎袋子提包包:


“妈,我能不做家务吗?”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无数家长点赞


海清给予蛋妞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肯定蛋妞每一次的劳动付出。父母的欣赏和鼓励,能激发孩子积极劳动的兴趣,会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一步走得更加踏实,更加从容。劳动,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也让生命更有温度。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教务公告培训项目教学成果校区查询网上报名招商加盟合作交流信箱留言联系我们
总校地址:重庆北部新区人和万寿山龙寿路970号 招商加盟服务热线:023-65549098 邮箱:rhg88888888@126.com
Copyright 2000 - 2015 www.aolin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奥林教育集团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沛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