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和态度,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也是可以理解,但是把说"不"的态度,若是放在教育上的话却很容易让家长慌了神,因为在很多父母的教育里,他们把孩子的"不"当成了犟嘴,处处埋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
所以,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引导着如何懂事,而异于常人的"懂事"并非是好事,那些从来不说"不"的孩子,他们的背后都满承载着压抑,长大之后孩子或许会生活的更痛苦。过于"懂事"的孩子,常常都生活在讨好他人的付出里,他们在顾忌别人情绪的时候却总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一生似乎都处于迷茫的生活状态里。
曾经在游乐场里陪孩子嗨皮的时候,遇到了特别受教的新式拒绝教育观,游乐场里有家长A和家长B都在一边玩手机,一边照顾着各自正在玩耍的孩子,突然家长B的孩子跑到家长A的孩子那里抢秋千玩,两个孩子为了一个秋千争执各不谦让,家长B的孩子还跑到家长A那告状,并希望对方可以让出秋千。
被一个孩子请求着,作为大人几乎很多人都会训斥自家的孩子霸道,去满足他人并成功落下一个好家长印象,但家长又想过自家孩子是什么心理?
游乐场里的家长A,面对小朋友想玩秋千的述求时,她并没有着急去让自家的孩子谦让,而是蹲下身子对家长B的孩子说:"我们也是刚玩一会,如果小朋友实在想玩的话,就在一旁先排队好吗?一会我们玩好了你不在的话,就会被其他小朋友占着位置了"
最终,家长B的孩子在一旁乖乖排队后,家长A的孩子不足一分钟就主动说"你玩吧",值得注意的是家长A的孩子让出秋千之后,又辗转到一旁排队等候下一次玩秋千的机会。
或许,很多父母觉得家长A有些太娇惯自己家的孩子,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并没有错,游乐场虽是公众玩物、需要共同分享,家长A的孩子并没有霸占着秋千过分地玩了很久,既然孩子的行为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就不该受到谴责,反而是第三方的想玩就要树立好排队的态度。
家长A的此举,不仅是告诉其他小朋友想玩要排队的道理,还是在提醒自家孩子有其他小朋友在排队,既能完美避开家长欺负孩子的道德绑架,又可以在不伤害自家孩子的前提下,让孩子明白分享也需要排队的道理。
教育孩子懂分享是好事,教育方法不对却很容易形成恶性的谦让,对孩子的成长和童年都有着极大的伤害。从来都不说"不"的孩子,这并不是懂事而是谦让习惯的过分自我否定,他们背后所承载的压抑也是一生难以释怀的痛苦,长大之后也会因为习惯性的自我否定,去处处为他人考虑对自己却是过分的苛责。
因此,孩子良好的分享、谦让成长,是需要家长做出良好的教育榜样作为影响,那么良好的分享型教育需要父母做出哪些榜样式引导呢?
1、该拒绝的时候不要圣母
虽说分享是内涵品质上的修养,但有些分享面对过分索取之人的时候,反而是纵容恶果越长越大,也是在满足他人而伤害自己的自我否决,只有极度缺爱、不自信的人,才会从满足他人里找到被夸赞的归属感。分享是好,但一定要分人分事,面对蛮不讲理的抢夺行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该拒绝的时候就不要圣母。
就拿上述游乐场抢夺秋千的事情来说,若家长A在家长B的孩子说想要玩秋千的是,没有明辩是非反而是圣母地大度,用强硬的方法让自家孩子让出秋千,那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不说,还会因为错误的分享观,而习惯性地讨好别人委屈自己。
2、分享也需遵守先来后到
分享是源发于内涵上的修养美,但分享是一定要建立在先来后到的规则上,若分享没有规则的束缚也会成为争夺上的垫脚石,也失去了分享里真正的价值美。就拿小朋友之间的跳皮筋游戏来说,想要把皮筋跳好除了要体现分享美之外,还要做好团队的协作能力,只有团队协作好了才能将整场游戏发挥得尽善尽美。
分享的先来后到规则遵守,家长还一定要做好榜样式的正能量引导,比如说我们在分享水果、餐点的时候,都可以用排队方式的分享去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吃食,这样的分享规则既能刺激孩子的积极性,又可以感受到排队里有序的稳定秩序。
3、没必要让孩子太过"懂事"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他人眼中优秀者,于是在生活中会要求孩子如何如何去谦让,这种看似"懂事"的背后实际上都是自我牺牲的枷锁,懂得分享是好事,但分享一定要建立在良性的反响方面,若孩子的分享只是为了讨好别人而得到他人的赞美,这样的分享就没有任何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有着极大的伤害。
孩子的优秀与否并不能凭借某件事情就一概而论,懂得分享不一定就是优秀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也并不能全部都偏激地归纳为自私自利,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上至内涵修养、下至学习的上进心,都有着不错的优秀输出,而这些优秀的输出都需要孩子释放自己的个性,才能乘风破浪地让自身的优秀得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