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很多目标,有关于上进的决心和焦虑,也或多或少做了一些努力。每天把自己搞得很累,回头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做了的也没什么成果。
这很奇怪不是么?
是时候说一说“伪勤奋”的几种常见情形,以及解决方法了。
第一种,花大量时间做事情中最容易的环节。
你羡慕那些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的人,于是决定读很多书。但是你沉迷于集邮式地读书,一本接着一本,手不释卷,看到精彩的段落划重点,然后开开心心标记今年读到了第89本,再来11本,百本大计将成。
但是,对于成为“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的人”来说,看书是最简单的一步。记忆、应用、输出、温习,才是更重要的环节。
你在完成你目标的过程中,只愿意做自己得心应手的那一步。
谁说看书不勤奋呢?没有人敢这么说。
如果你每天的运动量,没有让你的肌肉感到些微的酸痛,那么它不会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成长。
停留于舒适区的健身,是低效的;做事也是同样的。如果你的任务让你觉得愉悦,很好,那说明你没有进入真正的提升区。
稍微踮一踮脚能够到的任务,让你感到需要思考、需要克服困难的任务,才称得上“真勤奋”。
做任何与努力有关的事情,一定有艰难的、需要忍受痛苦的环节。你做不到不去努力,便用最简单的努力,来安慰自己上进的焦虑。如何解决?只能正面出击,没别的办法。
要先有时刻警醒的意识。
第二种情形,从来不去检测自己获得了什么。
你从早忙到晚,却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没完成。因为你只是在购买食材、囤积食谱而已,只有你把饭菜做出来,你才能切实地感受到,你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学的东西,要立刻检测,检测自己有无记住,检测自己是否会做题。
第三种情形,只是埋头苦学,从来不总结规律。
你会发现,善于学习的人,都是善于总结方法的。在你的求学过程中,你肯定见过很多比别人刻苦,成绩却不甚理想的人;还有一些看似不怎么学习,却始终优秀的人。
要说是聪明与否的差别吧,自然是存在的。聪明与善于找到方法,可能是互为表里的。
这点不作更深的探讨。总之,正确的方法很重要,不要闭门造车,不要只凭借自己的直觉去解决问题,善于反思自身,善于学习他人。
大多数事情都是可以习得的,找到正确的方法,让自己从步行者改为乘地铁。战略上的勤奋,和战术上的勤奋,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第四种,道德许可效应让你原地徘徊,沉迷于已经努力的幻觉之中。
简单来说,道德许可效应就是,当你为某个目标,付出了一些表面的努力,甚至只是预想了宏伟的计划,就往往把自己感动坏了,觉得自己已经在变好了。后面做或者不做,你已经不会那么尽心尽力了。
比如学习英语前,先下载一堆英语资料;想要健身,关注了一堆博主,跑鞋什么的买起来,健身卡什么的办起来。
单单是这些收集资料、收藏文章的行为,已经给你一种“我做了努力”的感觉,给了你道德许可。
你有了变好的可能性,就在眼前,触手可及,这已经足够安慰你。
第一种情形,起码你做了实打实的努力;而,道德许可,根本就是零,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
每个人都曾是、也正在是,这场群戏的演员。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
人们喜欢制定那种特别完美的、严丝合缝、高效利用一切整块以及碎片时间的计划么?
啊,不过是能够让你获得道德许可罢了。
接着说解决方法。
豆瓣上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个方法大概可以概括为:
1.将你想学的东西最简化。去掉所有花里胡哨的,做饭就是做饭,写作就是写作的过程不包括买本子下写作软件,跳舞就是跳舞,而不包括买好看的衣服和鞋子。
2.在你学习这项技能的前5次,保证用最轻松不费力的方式来重复它。
我们只看第1条,我们喜欢做一切准备工作,那些可以在开始之后慢慢完善的东西。
一旦放在了开始之前去做,我们就沉迷于这种“道德许可”带来的变好或完成的幻象之中了。
将你想做的事情最简化,去掉所有花里胡哨的,不搞形式主义,直接开始。
总的来说,很多人的勤奋,只是伪勤奋而已,付出了努力,却所得甚少。要想做到真正的勤奋,大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只做事情中最简单的那个环节,只有你需要踮脚努力的任务,才是你真正应该勤奋的地方;
埋头苦学很重要,善于总结规律,找到问题的本质,可能更重要;
拒绝道德许可,不搞形式主义,把所要做的事情最简化,直达核心。